top of page

認識失溫

什麼是失溫?

一般而言,體溫低於攝氏 35 度以下,就有失溫的危險,必須做緊急處置,以防止體溫繼續下降。人體在攝氏 32 度以上,仍有對抗低溫的反應,人體會以顫抖、心跳加快、血壓昇高等方式來增加熱量,讓體溫升高。一旦體溫降到32 度以下,人體顫抖能力會消失、身體代謝速率漸減慢、心跳也開始減慢,言語開始含糊不清、肌肉不受意志控制、反應遲鈍、甚至失去意識。一旦進入失溫狀況,患者有可能在數小時之內死亡,所以應立即施以急救處理。

 

 

失溫的原因

臺灣雖然地處亞熱帶,但是在高山上 (尤其三千公尺以上),由於高度所造成的低溫,加上風寒效應及潮溼,失溫是除了高山症之外另外一個發生山難的重要因素之一。只要環境溫度夠低、能量散失速度夠快、暴露的時間夠久,就有可能導致失溫。失溫應以預防為主,預先做好防寒準備,早期察覺並迅速且適當地處置,才是防止失溫狀況產生的最佳方法。

 

 

失溫的症狀

感覺寒冷、皮膚蒼白、四肢冰冷、劇烈而無法控制的顫抖、言語開始含糊不清、肌肉不受意志控制、反應遲鈍、性情改變或甚至失去理性、脈搏減緩、失去意識,嚴重者可能心跳極慢,呼吸細微,甚至呼吸及心跳停止,一旦進入失溫狀況,患者可能在數小時之內死亡。

 

 

如何預防失溫

  • 衣著方面

穿著排汗內衣,可將汗水引到衣物表面,減少熱傳導。傳統的羊毛和羽絨,以及合成聚酯纖維的衣服,可有效阻斷空氣對流。防水透氣的外套(如GORE-TEX)可隔絕風寒,同時避免內層衣物因潮溼而失去隔熱效果。理想的衣著由內到外應為排汗內衣、保暖層及防水外套,登山時更應攜帶備用衣物,連同睡袋以塑膠袋或防水袋包好。另外,頭部也會散失大量體熱,建議帶頂保暖子(或頭巾)。

 

  • 隨時補充能量

行進間嘴裏含顆糖果、巧克力;歇息時吃幾片餅乾、堅果、葡萄乾等都有很大的幫助。另外,登山應攜帶保溫瓶裝熱水,以增加身體的熱量。

 

 

失溫時的處置

  • 防止患者繼續失溫,應立即協助患者獲得正常體溫,應想辦法將患者移往溫暖處,例如停止繼續前進或緊急紮營。

  • 立刻脫掉潮濕冰冷的衣物,並換上溫暖的衣物、或以睡袋等包覆患者全身。

  • 若患者意識清醒可喝些甜而熱的飲料 (如薑湯) 或進食高熱量食物。

  • 若患者已不省人事則讓他以復原姿勢躺著,維持呼吸道暢通,需時時檢查患者意識、呼吸心跳脈搏、血壓膚色及體溫回升狀況,並持續給予回溫處置。

  • 可給患者熱水瓶或施救者以自身體溫傳導(可以兩人或三人共臥,身體貼緊失溫病患共享體溫),防止患者體溫再度下降。

  • 不可給患者喝酒,亦不可擦拭或按摩患者四肢,也不可鼓勵患者作運動。

 

 

註一: 酒精會使人體表面血管擴張,造成散熱增加,在失溫的狀況下,切勿飲酒。

註二: 失溫時,也不可按摩四肢,以避免四肢冰冷的血液回流心臟,導致身體器官溫度更低。

 

 

參考資料來源:

  • 健行筆記

  • 翠湖居士

bottom of page